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史迪威事件”是中美外交史和二战中的重大事件。1942年1月,罗斯福总统派史迪威中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1944年10月,罗斯福总统又不得不将史迪威召回美国。
材料一 罗斯福给蒋介石电报:“读过有关中国局势的最新报告以后,我和我的参谋长们深信在最近的将来,你就要面临我一直担忧的灾难……如果你不给你在缅甸的军队补充兵员……你必须准备承受后果并承担个人责任……我确信,为了防止日本人达到他们在中国的目标,当前你唯一能做的是立即增援你在萨尔温江的部队,并要他们发动攻势,同时立即授予史迪威将军指挥你全部军队的权利,并不加限制。我现在要求你采取的行动将有利于我们作出决定……即保持并增加对你的援助……如果再拖延下去,你们和我们为挽救中国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1944年9月18日)
——摘编自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致罗斯福电报:“除史迪威外,在你和蒋介石之间并不存在分歧……我的意见是,如果在目前的争论中支持史迪威将军,您将失去蒋介石,并将可能因此失去中国……如果我们让中国崩溃;如果我们不能让中国军队继续参战,那么……美国势必在中国遭到失败……我谨建议你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任命另一位美国将军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指挥在中国的一切陆空部队。”(1944年10月)
——摘编自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迪威事件”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汝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材料一: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1)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一,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
材料三: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
(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的目的。

茶叶曾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其生产和销售不仅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状况,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陈旭麓先生在其代表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马克思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对于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受开埠的影响,清代文人南丰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按照马克思“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解读材料中的诗歌并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古往今来,土地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汉书·食货志》
注:井田一百亩约合今31亩多
材料二:“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谷梁传》
材料三:《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然而到玄宗时期,“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安史之乱以后,更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注:之前安徽、四川等地已开始“包产到户”农村改革试点。)……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认为包干到户就是‘土地还家’、平分集体财产、分田单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1982年1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井田制的特点。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初税亩的?有人说初税亩既是赋税制度也是土地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3)材料三中《唐律》对均田制的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
(4)材料四为何认为“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对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