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温度、水分、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过程中干重的变化情况。分析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测种子中是否有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 |
B.前8天,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 |
C.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
D.实验过程中,种子的总重量也和干重的变化趋势相同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B.B传递给D的能量中包括自身的尸体残骸中的能量 |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
D.B是分解者 |
若具有食物链关系的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
种 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107kJ·m-2) |
2.50 |
13.30 |
9.80 |
0.28 |
250.00 |
根据表格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戊是生产者,丁可能是最高营养级
B.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
C.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
D.乙和丙是互利共生关系
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
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
B.农民在农田中锄草,灭虫的主要目的的之一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
C.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
D.某人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就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使用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
B.研究海洋鱼类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
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低 |
D.人工农田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