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B.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C.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如图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A.①②③ | B.①③③ | C.③①② | D.①①② |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②⑥ | B.②⑤ | C.③⑤ | D.①④ |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②③④ |
下表表示午餐以后正常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相对变化,a、b、c分别表示()
相对溶液 变化 |
进食后的时间(分钟) |
||||||
0 |
30 |
60 |
90 |
120 |
150 |
180 |
|
a(×10-5) |
5.0 |
5.6 |
6.0 |
5.1 |
5.3 |
5.1 |
5.1 |
b(×10-5) |
4.0 |
5.8 |
7.0 |
4.1 |
3.8 |
4.1 |
4.1 |
c(×10-5) |
3.0 |
2.1 |
1.2 |
2.8 |
3.6 |
2. 8 |
2.8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