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
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 |
B.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 |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基本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D.两种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
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 |
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 |
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
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 |
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c>a=b>d
B.a=c>b=d
C.c>a>b>d
D.a>c>d>b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乙烯 |
B.摘除植株的顶芽,可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并促进其发育 |
C.香蕉体内合成的乙烯利,可使青香蕉快速成熟 |
D.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甲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乙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原,乙是抗体 |
B.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
C.甲是抗原,乙是淋巴因子 |
D.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