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mg/L)
NPA(μmol/L)
0
0.001
0.1
0.1
3
弯曲角度a(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
15
17
13
1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等量且新鲜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变化量/O2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8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0.8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0~3%和5%~25%时,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B.贮藏苹果时,应选择O2浓度为5%的适宜环境条件
C.O2浓度越高,苹果果肉细胞有氧呼吸越旺盛,产生的ATP越多
D.苹果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调查某豌豆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性状占50%,其余均为乙性状。若分别取足够多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甲性状相对于乙性状为隐性
B.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C.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性状所占比例,即可推断基因型比例
D.该种群杂合子占25%,且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为探究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应,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的物质P处理人的离体肝癌细胞,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物质P浓度的增加,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越明显,但与处理时间无关
B.随着物质P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越明显,但与浓度无关
C.物质P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D.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1.00 g/L

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A.光照时间越长,三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B.光照时间越长,五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C.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D.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