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_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_________(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9分)下图为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白化病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的可能的基因型Ⅲ8Ⅲ10。
(2)若Ⅲ8和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若Ⅲ9和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病是,发病的概率是。
请回答下列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有关的问题:
(1)图甲是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中表示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阶段,该过程完成的场所是。
(2)图甲所示光合作用阶段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3)科学家用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图甲阶段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4)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若突然移至黑暗处,其它条件不变,短时间内叶片叶绿体中C3和(CH2O)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5)北方夏季晴天的中午,某绿色植物的光合速率反而明显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
(6)把离体叶绿体加入到含有ADP、磷酸等物质的溶液中,用图乙所示的条件进行实验,叶绿体内发生了光合作用。根据实验结果绘成曲线,该曲线的纵坐标可能是。
A.有机物合成量 | B.O2吸收量 |
C.ATP和[H]的含量 | D.CO2吸收量 |
某种鼠随着人类的迁移也迁移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的南海某岛。
(1)若干年后,岛上该种鼠的增长情况如图A所示。在m年内,该种鼠数量增长趋势呈型曲线。当该种鼠数量n值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值是该环境。
(2)岛上的一条主要河流,其最初的食物网如图B所示。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种。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
②若此生态系统中的小鱼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淡水虾数量会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氧气浓度为15%)、 呼吸作用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两种物质,请写
出在光反应中形成这两种物质的反应式:①;②。
⑵影响图甲中a曲线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图乙中细胞呼
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条件下测量。
⑶由图丙可知,40℃时,植物体(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
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填“A”、“B”或“C”)点表示。
⑷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强为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
最佳。
⑸在图乙中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请据图分析:
⑴图甲中A、B、C、D分别表示参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则A表示
,B表示,C表示,D表示。
⑵在a中发生的过程称为,在a中含有的参与此过程的物质是。
⑶在a中发生的能量转变是。
⑷图乙中,从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点有机物合成终止。
⑸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⑹G点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
⑺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还原氢)含量较(填“高”或“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