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 |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
C.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
D.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
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沼蟹数量增加 |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植物种群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
B.0→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死亡率 |
C.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 |
D.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灌木 |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 |
草甸草原 |
典型草原 |
荒漠草原 |
植物总种数 |
160 |
100 |
80 |
平均种数(种数/米2) |
20 |
18 |
10 |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
2000 |
900 |
200 |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
25.0 |
49.1 |
78.0 |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 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 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 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 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 |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b点 |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数体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