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马铃薯(2n=48)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的侵染会导致其产量大幅下降,培育抗病毒的马铃薯新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病毒复制酶基因(T)通常整合到受体细胞的9号染色体上,转基因抗病毒马铃薯植株基因型可表示为Tt。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马铃薯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组成情况如下图1。限制酶Swa l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为 ATT↓AAAT。诸同答下列问题:

(1)上述抗病毒植株A的变异类型有    。植株A自交产生F1,F1为不抗病毒:抗病毒=1:1,则说明T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以植株A为母本,以正常的不抗病毒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抗病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若以上述过程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植株占    。
(3)若图3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C—G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T就突变为基因t(不能控制合成正常的病毒复制酶)。从抗病毒植株B(图2所示)中分离出图3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wa I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    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4)若从上述抗病毒马铃薯植株B自交所得某F1细胞中分离出其中所含的各种T(或t)基因有关区域,经限制酶Swa l完全切割后,共出现330、777、877和1654对碱基的四种片段,那么该植株的基因型有多种可能性,其共同特点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摩尔根的学生布里奇从纯合红眼的果蝇种群中发现一只缺刻翅的变异雌蝇,为研究该变异类型,布里奇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该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下一代雌性缺刻翅、正常翅各一半,雄性只有正常翅,且雌雄比例为2:1。布里奇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假设一:缺刻翅是由一种伴性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缺刻基因使雄性
(2)布里奇又用该缺刻翅红眼雌蝇同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其子一代情况如下:
①F1缺刻翅雌蝇都是白眼。
②雄蝇中无缺刻翅。
③雌雄比例为2:1。
若用假设一解释①现象,F1缺刻翅雌蝇的眼色应为,这与事实不符。因此,布里奇又做出了假设二:缺刻翅这种变异并非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能是发生了变异,使基因消失。含有这种变异的雌性个体在杂合状态下(能/不能)生存,含有这种变异的雄性个体(能/不能)生存。
(3)上述两种假设可以通过观察,最终证明假设二是正确的。

某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长势一致的萝卜幼苗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2株。
②配制四组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A=2.500mg/L、B=3.125mg/L、C=4.165mg/L、D=6.250mg/L。
③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分别处理四组萝卜幼苗,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测量数据如下图所示:

(1)据图可知,随着萘乙酸浓度的升高,萝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逐渐
(2)有人指出本实验的操作步骤①、②均存在缺陷,不仅无法证明萘乙酸的作用,也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3)本实验还获取了不同浓度萘乙酸对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注:E用等量蒸馏水处理
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组别是。表中数据(是/否)支持萘乙酸能够增高萝卜幼苗单位重量中蛋白质含量,原因是。欲确定使用萘乙酸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范围内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其精确值。

处理
样品鲜重(g)
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A
0.51
11.05
B
0.51
11.03
C
0.56
10.82
D
0.54
10.06
E
0.61
9.97

下图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与能量转换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二氧化碳含有一个碳原子,其它两种有机物中含有的C原子数应该为:1,5-二磷酸核酮糖:个C; 三磷酸甘油醛:个C。
(2)图示过程属于光合作用中的阶段,其发生的场所为
(3)在一次循环中,2个三磷酸丙糖(共6个碳原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其中有个碳原子转变为葡萄糖中的碳原子,其余的个碳原子经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再生成一个1,5-二磷酸核酮糖,循环重新开始。
(4)温度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之一,若环境温度降低,对光合作用中阶段影响较大,原因是

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回答有关问题:(9分)

(1)若①中表示的是激素调节有关内容,则细胞甲通常为;细胞乙之所以能够识别细胞甲分泌的激素,在于该细胞具有与激素相结合的
(2)若图②表示的是神经调节内容,则甲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是,该物质作用乙细胞后,将引起乙细胞的发生变化,信息只能从细胞甲传递给乙,其原因是
(3)结合免疫调节有关知识,图③表示的是免疫,则左边的细胞是,其作用是引起右边细胞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保持功能的协调,不仅依赖于信息交流,还有赖于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A、人类对传染病的斗争是从天花开始的。接种牛痘最终导致完全根除天花,并且推广为对抗许多病原体的可靠的保护方法。[请在( )中填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大多数疫苗由减毒的生物、死的生物、失活的毒素或由亚细胞的片段组成。疫苗相当于图甲中的()________。自身机体内的细胞也可能成为①。
(2)当毒性强的S病原体进入接种过该疫苗的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此时图甲中的()能迅速增值分化产生新的,由()________细胞产生大量的⑤。
(3)题干中提到的“可靠的保护方法”是指,传染病病愈后的免疫力的时间,有的持续终生,有的不长。免疫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一般可能是病原体________。
(4)病原体进入人体内后,可以作用于它的细胞或物质有。(2分)
B、如下列实验装置图,幼苗B已切去根尖.请分析,数日后幼苗的生长现象及其原因。

(5)数日后,幼苗A的胚根向下弯曲生长,幼苗B、C的胚根在生长和弯曲方面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
(6)幼苗A胚根向下弯曲生长与外界刺激改变生长素的分布有关。幼苗A茎的生长素在远地端分布_______ (填“多”或“少”),其生长______(填“快”或“慢”).根与茎同受地心引力的影响,生长方向却不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特点,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7)分析幼苗C胚根的生长与弯曲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