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是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②取新鲜的菠莱叶,加少许Si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③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④用显微镜观察乳酸、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发现其都有核糖体和染色体⑤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①②④ | B.①②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 |
《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 )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
|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
|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
|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
|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
|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
|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
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
|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
|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
|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
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
| C.细胞的DNA含量 | D.细胞的RNA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