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长势一致的萝卜幼苗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2株。
②配制四组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A=2.500mg/L、B=3.125mg/L、C=4.165mg/L、D=6.250mg/L。
③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分别处理四组萝卜幼苗,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对幼苗叶绿素含量测量数据如下图所示:
(1)据图可知,随着萘乙酸浓度的升高,萝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逐渐 。
(2)有人指出本实验的操作步骤①、②均存在缺陷,不仅无法证明萘乙酸的作用,也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①
②
(3)本实验还获取了不同浓度萘乙酸对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注:E用等量蒸馏水处理
由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组别是 。表中数据 (是/否)支持萘乙酸能够增高萝卜幼苗单位重量中蛋白质含量,原因是 。欲确定使用萘乙酸的最适浓度,应该在 浓度范围内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其精确值。
处理 |
样品鲜重(g) |
单位质量样品鲜重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
A |
0.51 |
11.05 |
B |
0.51 |
11.03 |
C |
0.56 |
10.82 |
D |
0.54 |
10.06 |
E |
0.61 |
9.97 |
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探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课题研究,以确定洋葱(染色体数2N=16)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细胞分裂指数是衡量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状况的指标之一,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多个已经培养好的洋葱鳞茎(根长约为5 cm左右)作为实验材料。
第二步:在某一天的8~18点时间段内每隔1小时,取3根洋葱根尖分别制成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如下:
①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 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②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③染色:将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 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④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第三步:观察、计数并记录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改正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中的1处错误。。
(2)步骤①解离的目的是。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最后把数据转变为下图1,据图得出的结论是。
(4)图2表示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正处于期,该细胞不能进入下一分裂时期的原因是。
(5)请画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
(6分)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黑藻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结构。图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2)该系统中,如果有过量污水流过则不能被充分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6分)下图为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参与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示意图,甲、乙分别代表两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据图回答:
(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通过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等过程(填图中数字序号),使血糖浓度降低。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因抗体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
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2)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分离比(3:1),其原因是(不考虑调查样本数目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3)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4)下图是某一家庭该相对性状的遗传系谱图,则Ⅲ7的基因型为,若人群中油耳杂合子的概率为1%,Ⅲ7与表现型为油耳的男性结婚,生出干耳子女的可能性为。
图1表示小麦细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图2表示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小麦长期处于图1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2)图2中M点之前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b点后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若CO2浓度从a点突然降到b点时,小麦细胞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是,原因是。
(3)请根据图2信息,提出增加大田小麦产量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