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培养基配方中,能作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的依次是( )
原料 |
① |
② |
③ |
④ |
蛋白胨 |
10 g |
10 g |
10 g |
10 g |
乳糖 |
5 g |
5 g |
5 g |
5 g |
蔗糖 |
5 g |
5 g |
5 g |
5 g |
K2HPO4 |
2 g |
2 g |
2 g |
2 g |
伊红 |
0.4 g |
|||
美蓝 |
0.065 g |
|||
琼脂 |
10 g |
20 g |
||
NaCl |
20 g |
|||
蒸馏水 |
1000 mL |
1000 mL |
1000 mL |
1000 mL |
A.①③ B.②①
C.②④ D.③①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比较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
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
A.从现在起,禁止砍伐一切森林 |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 |
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多种生物 |
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可在每天的不同时间从培养瓶中吸出等量的培养液进行计数 |
B.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D.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水生植物红萍适合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还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