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以O点为中心的等太阳高度图的一部分。a,b为等太阳高度线,OP为经线圈,P点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Q点的太阳高度为7°。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Q点此时的地理坐标是
| A.(68°N、70°W) | B.(82°N、110°E) |
| C.(68°N、110°E) | D.(82°N、70°W) |
若图中所示半球此日后昼长渐长,则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地中海气候区均处于雨季 | B.华北农民正忙于播种小麦 |
| C.非洲热带草原的动物向北方迁移 | D.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
“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
|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
图5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
|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
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
|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
|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
|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
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 B.环境和技术 |
| C.交通和市场 | D.原料和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