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东北亚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2)题。图中所示地点可能存在锋线的是 ( )。
A.甲、乙、丙 | B.丁、戊、庚 |
C.甲、丙、庚 | D.甲、丁、戊 |
有关图中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为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 |
B.丙处为暖锋,将向东北方向移动 |
C.若甲处为雨雪天气,则庚处为副热带高压脊 |
D.此时朝鲜半岛南端的气压值在1 015~1 020之间 |
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加强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据此回答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
B.环境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悖 |
C.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
D.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 |
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属于( )
A.环境质量管理 | B.环境计划管理 |
C.环境目标管理 | D.环境技术管理 |
全球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下列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规定生活性用水供应优于生产性用水供应的政策 |
B.明令禁止非节水型器具的生产和销售 |
C.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 |
D.适量、适度的调整水价和水资源使用费 |
2010年2月份,国家环保网站公布两条消息:第一条就是关于调整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据此回答下题。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 | B.行政手段 |
C.经济手段 | D.宣传教育手段 |
政府处理在环境问题上违规的企业时,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 | B.行政手段 |
C.经济手段 | D.宣传教育手段 |
读“甲、乙两图”,回答题:图甲所反映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 )
A.亚洲 | B.大洋洲 | C.北美洲 | D.欧洲 |
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新华社巴西利亚2010年8月31日电 巴西环境部8月31日公布的数字称,自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12个月中,巴西亚马孙雨林的毁林率同比下降至6年来最低。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巴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以保护亚马孙雨林免遭进一步砍伐。据此回答题: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繁衍物种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④⑤⑥ |
C.①②③⑤⑥ | D.①②⑤⑥ |
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
D.开辟大型农牧场 |
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
B.雨林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