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日极地附近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季节是
A.冬季 | B.夏季 | C.春季 | D.秋季 |
下图正确反映沿60°纬线从甲到乙气温变化的是
读我国东部某市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结构演变图,完成下列问题。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
B.目前该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
C.该市应加快第一产业发展,提高第一产业比重和产值 |
D.该市应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
目前,该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困境。对此,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B.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KM2) |
年降水量(mm) |
气温年较差(℃)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平均亩产(kg) |
粮食总产量(亿kg) |
1985 |
19 |
333 |
520 |
38 |
10 |
205 |
1.025 |
1995 |
10 |
478 |
450 |
42 |
35 |
135 |
0.975 |
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C.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D.人口增长过快 |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 B.水土流失严重 |
C.大陆性气候减弱 | D.光照条件变差 |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A.土壤盐碱度升高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沙尘暴频度减少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项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图中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安徽省人口、CDP分布的状况是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
B.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
C.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
D.人口集中度与CDP集中度完全背离 |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C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橄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 B.③④⑤ | C.①③⑥ | D.①③⑤ |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 B.Ⅱ | C.Ⅲ | D.Ⅳ |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华北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