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
实验Ⅰ:在一定量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
实验Ⅱ:在一定量的KIO3溶液中逐滴加NaHS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变化趋势相同 |
B.两实验中生成等量I2时,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相同 |
C.在实验Ⅰ的过程中,若NaHSO3初始量为3mol,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时,氧化产物为3.2mol |
D.过程Ⅱ中,可以用淀粉作为滴定指示剂,判定第一阶段的反应终点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a2++2ClO—+ CO2+H2O = CaCO3↓+ 2HClO |
B.钠和冷水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
C.氯气和水反应:Cl2 + H2O = 2H+ + Cl- + ClO- |
D.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2Fe2+ + Cl2 = 2Fe3+ + 2 Cl- |
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A.做还原剂 | B.做氧化剂 |
C.既做还原剂又做氧化剂 | D.既不做还原剂又不做氧化剂 |
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常见氧化物只有一种 |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丙>丁 |
C.丙的氧化物能与戊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
D.原子半径大小:甲<丙 |
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溴水或FeCl3溶液鉴别X和Y |
B.反应物X与中间体Y互为同系物 |
C.普罗帕酮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
D.X、Y和普罗帕酮都能发生加成、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图a图b图c图d
A.图a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
B.图b中曲线表示反应2A(g) + B(g)![]() |
C.图c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
D.据图d,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 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