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0日晚上九点二十分,在太空飞行了九天的“嫦娥三号”飞船,再次成功变轨,从100km×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降低到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轨道Ⅱ,两轨道相交于点P,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三号”飞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的速度大 |
| B.在轨道Ⅰ上P点的向心加速度比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点的向心加速度小 |
| C.在轨道Ⅰ上的势能与动能之和比在轨道Ⅱ上的势能与动能之和大 |
| D.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 |
如图所示为真空中一负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线,将另一负电荷分别 放 在图中所示的A、B两处,则A、B两处的电场强度大小EA、EB;电势大小φA、φB以及该负电荷在A、B两处的电势能
、
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EA<EBφA<φB
<
B.EA>EBφA>φB
<
C.EA>EBφA<φB
>
D.EA>EBφA<φB
<
三根电阻相同的电热丝,分别把它们全部串联和全部并联,接在输出电压不变的电源两端,要它们发出相同的热量,所需通电时间之比t串:t并等于( )。
| A. 1:9 | B. 1:3 | C.3:1 | D. 9:1 |
如图所示,虚线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径迹,不考虑重力和空气阻力,粒子在由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粒子带负电 |
| B.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比在B点受到的大 |
|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的动能大 |
|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
如图所示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那么1、2所表示的电阻及两电阻串联或并联后的图线所在区域分别是:()
| A.1表示电阻大的图线,并联后图线在区域Ⅲ; | ||
| B.1表示电阻小的图线,串联后图线在区域Ⅱ; |
C.1表示电阻小的图线,并联后图线在区域Ⅰ; |
D.1表示电阻大的图线,串联后图线在区域Ⅰ; |
一个带-Q电量的金属小球与一个不带电的实心球形导体的相互位置如图所示,在静电平衡时,感应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是( )。 
| A.零 | B.![]() |
C.![]() |
D.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