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所示.M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发生变化,导致S 两端电压U 增大, 装置发出警报,此时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圆面向里。一个带电粒子从磁场边界的A点以指向圆心O的方向进入磁场区域内,粒子将做圆周运动到达磁场边界的C点,但在粒子经过D点时,恰好与一个原来静止在该点的不带电的粒子碰撞后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粒子,关于这个新粒子的运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新粒子的运动半径将减小,可能到达F点 |
B.新粒子的运动半径将增大,可能到达E点 |
C.新粒子的运动半径将不变,仍然到达C点 |
D.新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将变长 |
若原子的某内层电子被电离形成空位,其它层的电子跃迁到该空位上时,会将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电磁辐射就是原子的特征X射线.内层空位的产生有多种机制,其中的一种称为内转换,即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核跃迁回基态时,将跃迁时释放的能量交给某一内层电子,使此内层电子电离而形成空位(被电离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214Po的原子核从某一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可将能量E0=1.416MeV交给内层电子(如K、L
、M层电子,K、L、M标记原子中最靠近核的三个电子层)使其电离.实验测得从214Po原子的K,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分别为Ek=1.323MeV、EL=1.399MeV、EM=1.412MeV.则可能发射的特征X射线的能量为
A.0.013MeV | B.0.017MeV | C.0.076MeV | D.0.093MeV |
在一些电路中,我们常可以将一部分含电源的未知电路等效成一个不知内阻和电动势的电源。如图所示,电路虚线框内的各元件参数未知,当它的输出端a、b间分别接入不同阻值的电阻Rx时,电流表有不同读数I,则表格中①、②的数值应为
A.①=28②=0.1A |
B.①=38 ②=0.2A |
C.①=48②=0.3A |
D.①=58②=0.4A |
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弹性小球A和B分别悬挂在两根长度分别为L和4L的不可伸长的轻绳末端,两绳均处于竖直状态,两小球重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相互接触,现将A球拉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静止释放,则在A球运动的2个周期内,两球相碰的次数为
A.1次 | B.2次 | C.3次 | D.4次 |
如图,放在墙角的木板AB重力忽略不计,B端靠在光滑竖直墙上,A端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一质量为m的物块从B端沿木板匀速下滑,在此过程中错误的是
A.木板对物块的作用力不变,等于mg |
B.墙对B端的弹力不断变小 |
C.地面对A端的支持力大小![]() |
D.地面对A端的摩擦力不断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