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力的等效和替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有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
B.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秤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O点。 |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节点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0不变,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
某同学采用如下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2Ω,电压表(0~3V 约3kΩ),电流表(0~0.6A 约1.0Ω),滑动变阻器有R1(10Ω 2A)和R2(100Ω 0.1A)各一只.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选填“R1”或“R2”).
(2)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验电路.
(3)在实验中测得多组电压和电流值,得到如图丙所示的U-I图像,由图可较准确地求出电源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1)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阻值约为几十kΩ的电阻Rx,以下给出的是可能的操作步骤,其中S为选择开关,P为欧姆挡调零旋钮,把你认为正确步骤前的字母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P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挡的零刻度,断开两表笔
b.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Rx的阻值后,断开两表笔
c.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1 k
d.旋转S使其尖端对准OFF挡,并拔出两表笔
(2)正确操作后,多用电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被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________Ω.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图2所示的纸带,测出点A、C间的距离为14.77 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 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 m/s2,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重锤的质量为m=1.0 kg,则C点对应的速度是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f=______ N
(2)另一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显示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大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填序号).
A.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
B.该同学自编了实验数据
C.交流电源的实际频率不等于50 Hz
D.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 B.等效替代法 |
C.控制变量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1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m1=50g、m2=150g,则(g取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5时的速度v=m/s;
(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若某同学作出v2-h图像如图2,则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