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元素氡()经α衰变成为钋
,半衰期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
的矿石,其原因是( )
A.目前地壳中的![]() |
B.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 |
C.当衰变产物![]() ![]() ![]() |
D.![]() |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在该实验中为使小磁针偏转明显,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延长线上 |
B.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所在水平面内且与之平行 |
C.通电直导线沿东西方向放置 |
D.通电直导线沿南北方向放置 |
如图所示,关于奥斯特实验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现电流的热效应,从而揭示电流做功的本质 |
B.指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为后人进而发明电动机奠定基础 |
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后人进而发明发电机奠定基础 |
D.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从而把磁现象和电现象联系起来 |
图是测试热敏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已调节到某一适当的值.实验中观察到当温度升高时灯更亮.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有()
A.温度升高,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
B.温度升高,电路中的电流增大 |
C.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大 |
D.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 |
如图所示为一测定液面高低的传感器示意图,A为固定的导体芯,B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物质,C为导电液体,把传感器接到图示电路中,如果检测到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向右,则()
A.导体芯与导电液体构成的电容正在变大 |
B.导体芯与导电液体构成的电容正在充电 |
C.导体芯与导电液体构成的电容正对面积正在减小 |
D.导电液体的液面正在升高 |
有一种测量人体重的电子秤,其原理如右图中虚线内所示,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踏板、压力传感器R(是一个阻值可随压力大小而变化的电阻器)、显示体重的仪表G(实质是理想电流表).设踏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已知理想电流表的量程为3A,电源电动势为12V,内阻为2Ω,电阻R随压力变化的函数式为R=30﹣0.01F(F和R的单位分别是N和Ω).下列说法正确是()
A.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1400N |
B.该秤能测量的最大体重是2800N |
C.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375A处 |
D.该秤零刻度线(即踏板空载时的刻度线)应标在电流表G刻度盘0.400A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