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瑞士的中学教师巴耳末发现,氢原子光谱中可见光部分的四条谱线的波长可归纳成一个简单的经验公式:,n为大于2的整数,R为里德伯常量。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受到巴耳末公式的启发,同时还吸取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原子模型,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理论。根据玻尔理论,推导出了氢原子光谱谱线的波长公式:
,m与n都是正整数,且n > m。当m取定一个数值时,不同数值的n得出的谱线属于同一个线系。如:
m=1,n=2、3、4、…组成的线系叫赖曼系;
m=2,n=3、4、5、…组成的线系叫巴耳末系;
m=3,n=4、5、6、…组成的线系叫帕邢系;
m=4,n=5、6、7、…组成的线系叫布喇开系;
m=5,n=6、7、8、…组成的线系叫逢德系。
以上线系只有一个在紫外光区,这个线系是
A.赖曼系 | B.帕邢系 | C.布喇开系 | D.逢德系 |
某人划船横渡一条河,河水流速处处相同且恒定,船的划行速率恒定。已知此人过河最短时间为T1;若此人用最短的位移过河,则需时间为T2;已知船的划行速度大于水速。则船的划行速率与水流速率之比为()
A.![]() |
B.![]() |
C.![]() |
D.![]() |
关于曲线运动,有下列说法
①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②曲线运动一定是匀速运动
③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④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带电小球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3 J,电场力做功1 J,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0.5 J,则在A点的()
A.重力势能比B点小3 J | B.电势能比B点小1 J |
C.动能比B点大2.5 J | D.机械能比B点小0.5 J |
如图所示,圆心在O点、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abc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Oc与Oa的夹角为,轨道最低点a与桌面相切。一轻绳两端系着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均可视为质点),挂在圆弧轨道边缘c的两边,开始时,m1位于c点,然后从静止释放,设轻绳足够长,不计一切摩擦。则()
A.在m1由c下滑到a的过程中,两球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
B.m1在由c下滑到a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
C.若m1恰好能沿圆弧轨道下滑到a点,则m1=3m2 |
D.若m1恰好能沿圆弧轨道下滑到a点,则m1=2m2 |
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点,再经过N点,可以判定()
A.M点的电势大于N点的电势 |
B.M点的电势小于N点的电势 |
C.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
D.粒子在M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N点受到的电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