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处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 
| 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 | 
| 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 
|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车厢内,车厢前壁高为h的光滑架上放着一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运动,如图,若车厢突然改为以加速度a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将脱离支架而下落,在车厢内的乘客看来()
| A.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向后的抛物线 | 
| B.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 
| C.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向前的抛物线 | 
| D.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斜向后的直线 | 
下列对我们所学的几种性质力理解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 
| B.弹力产生于两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 
| C.滑动摩擦力一定产生于两运动的物体之间,且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 D.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就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标量的运算一定不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 
| B.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 
| C.在物理学史上,最早正确指出“力与运动”关系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 | 
| D.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做加速运动,经过1s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乙做减速运动,经过8s速度由20m/s减小到0,则()
| A.甲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 | 
| B.甲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 | 
| C.乙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 | 
| D.乙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 |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物体在t=0到t=12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是()
| A.18m | B.54m | C.72m | D.198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