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管线样品,长约为60cm,电阻大约为6,横截面如图甲所示。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的外径,示数如图乙所示,金属管线的外径为 mm;
(2)现有如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0.1)
B.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为0.03)
C.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
D.滑动变阻器(1000,0.3A)
E.滑动变阻器(15,3A)
F.蓄电池(6V,内阻很小)
G.开关,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实验采用限流式接法,请将图丙所示的实际测量电路补充完整。电路中的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只填代号字母)
(3)已知金属管线样品材料的电阻率为,通过多次测量得出金属管线的电阻为R,金属管线的外径为d,要想求得金属管线内形状不规则的中空部分的截面积S,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还需要精确测量的物理量是 (所测物理量用字母表示并用文字说明)。计算中空部分截面积的表达式为S= 。
如图所示,在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一束平行单色光由空气斜射入厚度为h的玻璃砖,入射光束与玻璃砖上表面夹角为θ,入射光束左边缘与玻璃砖左端距离为a ,经折射后出射光束左边缘与玻璃砖的左端距离为b ,可以认为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 ,则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为。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9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
(1)记下此时图10中手轮上的示数__________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__________mm。
2)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
由计算式λ=________,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__________nm。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措施中必要的或做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下列措施前的序号)
A.为了便于计时观察,单摆的摆角应尽量大些 |
B.摆线长应远远大于摆球直径 |
C.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 |
D.用停表测量周期时,应测量单摆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计算周期,而不能把只测一次全振动时间当作周期 |
E.将摆球和摆线平放在桌面上,拉直后用米尺测出摆球球心到摆线某点O间的长度作为摆长,然后将O点作为悬点
(2)A:用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工件的长度时,示数如图所示则测量结果应该读作__________mm
B:用游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工件的长度时,示数如图所示,则测量结果应该读作________mm.
(3)图为示波器的面板,一位同学在做“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的操作打开电源后,首先在屏上调出一个最圆最小的亮斑,但亮斑位于屏上的左上角.若想将这个亮斑调到屏幕的正中央,他应该调节_________.为观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的图线,他把扫描范围旋钮置于左边第一挡(10 Hz~100 Hz).要由机内提供竖直方向的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他应将衰减旋钮置于____挡.
用DIS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质量为9.30×10-3kg的固体放入注射器内;
Ⅱ.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容积刻度V及对应的气体压强P;
Ⅲ.重复步骤Ⅱ,记录几组P、V值;
Ⅳ.处理记录的数据,算出固体的密度。
(1)纵坐标取V,横坐标取,请根据表格数据在方格图中画出相应图线;
(2)如果图线与纵坐标的截距为b,b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图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固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研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E与磁通量变化快慢的关系”实验,如图1所示。
(1)某同学改变磁铁释放时的高度,作出E-△t图象寻求规律,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线。由此他得出结论:磁通量变化的时间△t越短,感应电动势E越大,即E与△t成反比。
① 实验过程是________的(填写“正确”“不正确”);
②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①如果横坐标取_____________,就可获得如图3所示的图线;
②若在①基础上仅增加线圈的匝数,则实验图线的斜率将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