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1)~(2)题。
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
A.昼夜温差大 | B.秋雨绵绵 |
C.气候湿热 | D.台风频繁 |
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湿地和森林一样,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西藏拉鲁湿地(图),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
A.降水较多 | B.气温低,蒸发弱 |
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 |
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非洲的刚果盆地是地球上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区之一,目前该地雨林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森林砍伐可能导致刚果盆地气温上升0.7℃,将使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加剧5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 | 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
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 | 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
近年来,对该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地处刚果盆地的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 |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回答下列问题。 要对我国荒漠化土地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遥感系统 | D.人工科学考察 |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 )
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
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左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A.a | B.b | C.c | D.d |
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甲、庚 | B.丙、庚 | C.戊、辛 | D.乙、丁 |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
A.都位于入海口处 | B.都位于我国季风区 |
C.土壤都比较肥沃 | D.都是平原地区 |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
B.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D.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