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区域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亚寒带针叶林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
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下图中数字表示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A.石油主产区 B.重要城市带 C.主要工业区 D.主要森林带

图中城市

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 B.正午太阳高度③﹥④
C.⑤在①的东南方向 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

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C.南北坡大于东西坡 D.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A.北坡为阴坡,积雪多,积雪融水作用强
B.南坡为阳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D.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乡工矿用地
沼泽地和滩涂
其他
1954
15.9%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D.洪涝灾害更频繁

据安徽省合作交流办公室2012年7月6日的透露,受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影响,安徽利用外省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仍是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佼佼者,全省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成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佼佼者的主要原因是
①科技进步,人才丰富②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较低
③靠近沪苏浙发达地区,联系方便 ④区域工业化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安徽省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是

A.我国工业中心由沿海转向内地
B.城市速度加快,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成为推动安徽省发展的重要动力
D.使其在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中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的产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