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1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震中附近的福岛核电站爆炸起火,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引发周边国家民众的忧虑。下图为3月初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回答各题。
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的洋流流向和此时亚洲东部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北方向西北风 | B.西南方向东南风 |
| C.东南方向西北风 | D.西北方向东南风 |
此次地震破坏力极大,当地的海岸地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评估地震损失,指导救灾工作的有序实施,应采用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电子地图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读“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区域 |
| B.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
| C.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转移 |
|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
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 回答各题。
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 B.乙和丁 | C.甲和丁 | D.乙和丙 |
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誉为“未来城市的实验室”,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各题。世博会中轴线上建设了6个钢结构的“阳光谷”,不仅可以为游客遮风挡雨,还将阳光和新鲜空气输送到城市地下空间,同时也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这种设计的推广价值在于
①节约能源,建设低碳城市
②减少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
③有利于压缩城市绿化用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④满足农业灌溉用水的需要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世博中心采用免烧结工艺制成的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砖铺设地面。这种做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提高空气湿度和温度,改善城市气候 | B.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
| C.减轻城市的防洪压力 | D.保护耕地资源,降低制砖成本 |
下面为“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分农业区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各题。
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图中展示的农业区属于
| A.水稻种植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混合农业 |
影响上述农业区小麦种植共同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 B.交通便利,城市众多 |
|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