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地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
农村能源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环境保护】(10分)
霾(mái),空气中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下图为“广州地区雾、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图”。逆温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偏高的现象。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自1954~2006年广州地区雾、霾天日数变化的主要特点。(4分)
(2)简要分析逆温条件下更容易形成霾天气的原理。(6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旅游地理】(10分)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6分)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4分)
读下面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材料二:下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10分)
结合材料二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6分)
(2)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4分)
(3)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8分)。
(4)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4分)
读下面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区。下图是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根据材料一,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10分)
A地 |
B地 |
|
气候类型 |
||
气候特征 |
||
气候成因 |
(2)材料二中,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