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用红墨水的移动距离表示)。在两个装置中放入的试剂和材料等操作,正确的是( )
|
甲装置 |
乙装置 |
甲装置 |
乙装置 |
A |
光照,活的植物、NaOH溶液 |
光照,活的植物、NaOH溶液 |
光照,活的植物、NaHCO3溶液 |
遮光,活的植物、NaHCO3溶液 |
B |
光照,活的植物、NaHCO3溶 液 |
遮光,活的植物、NaHCO3溶液 |
遮光,活的植物、NaOH溶液 |
遮光,活的植物、NaOH溶液 |
C |
光照,活的植物、NaOH溶液 |
光照,死亡的植物、NaOH溶 液 |
遮光,活的植物、NaHCO3溶液 |
遮光,死亡的植物、NaHCO3溶液 |
D |
光照,活的植物、NaHCO3溶 液 |
遮光,死亡的植物、NaHCO3 溶液 |
遮光,活的植物、NaOH溶液 |
遮光,死亡的植物、NaOH溶 液 |
大麦种子结构如图所示。发芽时,胚乳内的α-淀粉酶含量不断增加,使贮藏的淀粉水解,为胚的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将去胚的离体大麦种子糊粉层放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或放线菌素D(转录过程抑制剂)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离体大麦种子去胚的目的是排除内源赤霉素的干扰 |
B.该实验自变量是赤霉素或放线菌素D的有无 |
C.赤霉素可通过促进翻译过程来影响α-淀粉酶的合成 |
D.赤霉素能解除放线菌素D对α-淀粉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
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携带基因B的个体外显率为75%(即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B.亲本表现型为突变型 |
C.F1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 |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 |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per基因不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
B.①过程的产物可直接作为②过程的模板 |
C.核糖体在图中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
D.③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调节机制 |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作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选用新鲜肝脏中的H2O2酶做实验材料 |
C.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用龙胆紫对细胞染色 |
2014年诺贝尔奖成果——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带入到纳米维度,下列有关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观察埃博拉病毒中核糖体的分布 |
B.能观察受体在神经突触中的分布 |
C.可捕捉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过程 |
D.可追踪受精卵中蛋白质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