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急聘农民工》
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等东部沿海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据专家分析,工资待遇过低是当前“用工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如今农民工选择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的越来越多。即使选择外出务工,他们对工资薪酬、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那些长期忽视管理和技术创新,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来提高经营利润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
(1)漫画《急聘农民工》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你能告诉漫画中的经理,农民工可能去哪里了吗?并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情况,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你会怎样解决本企业“用工荒”的问题?
西方一位哲人说,历史是“上帝的作坊”。事实上,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
(1)“历史是上帝的作坊”和“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说明为什么我们的“上帝”就是人民。
广东省某市在外打工的200万农民工中,有20万返回家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市委书记说,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问题是个难题,但他们接受过城市工业文明的熏陶,更是资源和财富。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市市委书记的观点。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地处珠三角北部边缘的某市断然告别过去一直沿用的发展模式,大胆地启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来重新统筹部署全市的新一轮发展大局。他们根据自身不同镇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已有发展水平,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南部地区营造工业制造业产业圈;中部地区环境优美,创建文化产业城;北部地区生态优美,着力营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南中北地区互补互动、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该市探索出的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为各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可借鉴参考的样本。目前广东各地正在学习推广该市的做法。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广东各地学习推广该市发展模式的做法。
材料一:
材料二:2010年6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时,重点谈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是优化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这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改革的重点。”
结合上述材料和本课时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哲学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