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我国农业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符合本次调查的家庭农场共有87.7万个,下表为主要指标统计,据表可知我国家庭农场
| 主要指标 |
总量 |
平均值 |
备注 |
| 经营耕地面积 |
1.76亿亩 |
200.2亩/个 |
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 |
| 劳动力 |
533.08万人 |
6.01人 |
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 |
| 2012年经营收入 |
1620亿元 |
18.47万元 |
|
A. 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B.长期雇工为主要劳动力
C. 生产经营规模较大 D. 集约化、商品化水平低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题。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
|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
|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
|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
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A.①②③ | B.④⑤午 | C.①③④ | D.②⑤ |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题。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 A.气压带和风带 | B.纬度位置和地形 |
| C.距海远近 | D.沿岸洋流性质 |
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
| A.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
| B.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
| C.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
| D.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
读下图,回答下题。
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只考虑图中所给的气候条件,四个区域最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 A.①地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 |
| B.②地区可以降水丰富,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较小 |
| C.③地区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 |
| 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 |
读下面某地岩层剖面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的时间由早到晚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 B.丙、丁、乙、甲 |
| C.丙、乙、丁、甲 | D.丙、丁、甲、乙 |
有关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在A地修建水库,因为A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
| B.可以在.岩浆岩乙处寻找到化石 |
| C.可以在A地修建采石厂 |
| D.在A处钻井,一定能找到天然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