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大会(COP17)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各国就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等议题展开讨论。以“共同努力:拯救明天”为主题的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是关系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前景的最后一次机会。
(1)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6月22日太阳照射图。完成下列填空(每空2分,共18分):

(1)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半球,图中所示地区是季。
(2)图中AEC表示晨昏线,其中AE线是线(晨线或昏线),其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点。
(3)写出该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4)这一天,A地昼长小时,E地夜长小时。
(5)此时北京时间是
(6)该图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阅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嫩江的流向及水文特征
(2)简述大兴安岭的自然地理意义(5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渭河平原和秦岭≥10℃积温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别说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说出乙地形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自然条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北半球气温的分布特点。
(2)简述孟买5月平均气温比7月高的主要原因。
(3)①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简述其形成原因。

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①→②→③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比较①③两地降水量及水汽来源的差异。
(3)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并说明该现象持续发展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