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末,全国共有2061.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382.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资助1229.3万城市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资助4132.5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表明我国
A.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业已打破 | B.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
C.居民养老“广覆盖、低水平” | D.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
近年来北京机动车增长速度惊人,在这种情况下,空气质量下降和交通严重拥堵状况严重。因此北京市政府决定实施机动车“限购”,但也有专家认为“限购”难以有效解决问题。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就投票权改革达成共识,增加新兴发展中大国在两大组织的代表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相同点是
A.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而建立的 |
B.都以平衡国际收支为手段 |
C.为成员国提供资金支持的国际金融组织 |
D.工作重点主要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
从防止经济二次衰退的角度看,美国和欧盟国家应采取的宏观措施是
①降低利率→投资增加→就业增加→经济复苏
②本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口增加→经济复苏
③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国家投资增加→经济复苏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就业增加→经济复苏
A.①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④ |
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完成下列各题。这种经济周期性波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是无能为力的
②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 要明确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避免规律的不利影响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图是人们常用来描述经济衰退后宏观经济几种可能的复苏轨迹,其中最佳的发展轨迹是
A.“V”型 | B.“U”型 | C.“L”型 | D.“W”型 |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世界看待中国的目光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谈论“中国责任论”: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表示希望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这是因为
①要尊重实际,坚持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④实践决定认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