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细胞学说”理解合理的是
①揭示了动植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②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③提出了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 ④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 |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大于曲线②和③ |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低于曲线②和③ |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一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
D.若Ⅲ一4与Ⅲ一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
2013年6月广州白云山出现了毛毛虫成灾现象。现有研究人员研究毛毛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毛毛虫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同种树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
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属于物理信息 |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
D.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直接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