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完整的工业品全生命周期的全球流通路线(①→②→③)如图2 所示。该图所揭示的经济现象( )
A.表明发达国家非法转移环境成本 |
B.表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水平持续提高 |
C.是由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引起的 |
D.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
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 |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
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
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 |
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孙子兵法》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
B.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殊的矛盾 |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2011年3月11日,一场特大地震冲击了日本并在太平洋引发海啸,几十年前,地震研究技术和力量获得了长足进步,很多研究人员自信地认为,他们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位置和日期,从而为人员疏散和实施其他救护措施提供时间,然而事实证明,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方法是可靠的。这说明
①实践证明人们不可能正确预测地震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②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