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全国政协委员长期关注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问题,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他在2011年“两会”期间提交了提案《关于加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建议》。年底,民政部对该提案作出了书面答复,其切中时弊、言之有物的建议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并正在转化为相关政策。这说明,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 )
①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 ②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③转化为政府政策是有条件的 ④体现了政协对政府负责原则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 | B.革命性 | C.实践性 | D.科学性 |
《孙子兵法》有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而战,大破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这两个史实说明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C.不同性质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 | D.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 D.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本质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C.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将认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 |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 |
C.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 | D.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