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文化角度,这是基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B.“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
C.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 |
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力量 |
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点校本《史记》初版问世54年之后,迎来了首次修订本。2013年10月19日,北京、台北、东京、纽约等24个城市29家书店举行了中华书局版《史记》修订本全球首发式。《史记》修订本的出版标志着受到海内外关注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进入正式出版阶段。海内外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史书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①中华史书典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中华史书典籍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史书典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史书典籍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重要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领导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始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
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