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知名机构调查,94.1%的中国人都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现象,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汉字危机”引发了国人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容易沉浸在方便快捷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惊讶和欣喜中,往往忽视对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旧事物”进行保护和传承,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悄悄退化;人们从狭隘的实用主义立场去看待汉字,将汉字仅视为一种书写工具,在生活中往往忽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文化内涵,造成汉字书写的遗忘;还有就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汉字危机”的出现。
材料二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就此,某校学生以“汉字听写大会能否拯救汉字文化危机”为辩题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汉字听写大会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为:①“经由专家的解析,人们对汉字、词语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新的理解和认识。”②“竞赛中的选词、命题、解释、评判,激发了参赛选手、文化名人与电视观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③“在观看听写大会的过程中实现了全民的自我教育,不少人已将手机输入法改成了手写。”
反方观点:汉字听写大会不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为: ①“把娱乐与文化混杂,往往只博得哄然一笑,而缺乏文化认识、文化诉求和对自己文化的热爱。” ②“参赛选手只局限于读写记忆,却无心品读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传统经典,此活动难以承担文化重任。”③“比赛中不少字词偏僻生冷,且反映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字词较少,缺乏时代感,影响狭隘。”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汉字危机”出现的理由。
(2)阅读材料二,说明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原因。
(3)从思想方法上为拯救汉字文化危机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2014年1月2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材料一: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所要的文化自觉必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文化,而不是任何一种与传统彻底断裂的文化。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推动文化机制体制创新,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发现异质文化的长处,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善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良好的家风,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某站开设“创新驱动发展论坛”,引起广泛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同学们的热议,请你参与探究。
【实践推动文化发展】
为适应新一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某省演艺集团不仅在舞台声光电上紧紧追踪技术前沿,而且把3D技术运用到本省地方戏曲的演出中,生产出包括一些经典小戏在内的一系列3D地方戏舞台剧,把“舞台”拓展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网站,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促进了传统戏曲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科技对该省文化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引领新常态。会议指出 :当下中国,执政党正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执政党的重大改革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材料二: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周边外交新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跨区域的新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缅中印孟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是怎样有所作为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