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分离方法 |
原理 |
A. |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
乙醇萃取 |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
B. |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
分液 |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
C. |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
重结晶 |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
D. |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
蒸馏 |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
在有B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欲用试剂C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A离子,下表所加试剂C能够对A离子进行成功检验的是(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选项 |
试剂C |
A离子 |
B离子 |
A |
HNO3、BaCl2 |
SO42- |
SO32- |
B |
AgNO3 |
Cl- |
I- |
C |
KSCN |
Fe2+ |
Fe3+ |
D |
NH3•H2O |
Al3+ |
Ag+ |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电化学降解NO3-的原理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电源正极 |
B.阳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 |
C.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2mol电子,则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Δm左-Δm右)为10.4克 |
D.阴极反应式为:2NO3-+6H2O+10e-=N2↑+12OH- |
已知在25℃时:
①2C(石墨)+O2(g)=2CO(g) △H1=-222kJ/mol
②2H2(g)+O2(g)=2H2O(g) △H2=-484kJ/mol
③C(石墨)+O2(g)=CO2△H3=-394kJ/mol
则25℃时,CO(g)+H2O(g)=CO2(g)+H2(g)的反应热△H4为:
A.-82kJ/mol | B.-41kJ/mol | C.-312kJ/mol | D.+41kJ/mol |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 > C > A > B。已知:A、B同周期,A、C处于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元素符号为Be
B.B和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能含有离子键
C.C和D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
D.D2B和D2B2阴、阳离子个数比分别为1:2和1:1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42-+4H2O+3e-=Fe(OH)3+5OH- |
B.充电时阴极反应为:Zn(OH)2+2e-=Zn+2OH- |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
D.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