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安徽卷)“收入倍增”和“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过程中,围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聚焦“民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结合第一组观点,回答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第二组 热议“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力量,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力量。
(2)联系第二组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目前,人民币升值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人民币问题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进一步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包括总理温家宝在内的中国多名官员作出密集表态,表示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请回答:
什么是汇率?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和发展的血脉。
(1)人民币为什么能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2)人民币作用这么大,国家能否通过多印发人民币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棚车、绿皮车到空调车、动车组列车,现在坐火车是一种享受。大提速后的铁路服务再上台阶,铁路越来越“航空化”“宾馆化”,设施、服务达到了较高水平,人们感受到了铁路的舒适、快捷、方便。
从商品基本属性的角度,你能解释为什么铁路又夺回了流失到高速公路的旅客吗?
材料三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新疆自治5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
(7)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疆各项事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的原因。(11)
(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朗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消耗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已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今,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救术已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低碳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低碳意识”被人们接受的必然性.
材料二2010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要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2)中国共产党广泛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是什么?
(3)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