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人均产量比较表”。面对表中所示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人均产量 |
中国(1952年) |
美国(1950年) |
印度(1950年) |
钢产量 |
2.37公斤 |
538.3公斤 |
4公斤 |
发电量 |
2.76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贯彻“八字方针”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是历史的产物,是利益冲突国家之间除直接军事冲突之外的全面对抗。“冷战”局面的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A.铁幕演说 | B.杜鲁门主义出台 |
C.马歇尔计划制定 | D.北约建立 |
下面是某部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 | B.《血染珍珠港》 |
C.《中途岛战役》 |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华盛顿和林肯对历史发展进程所起到的共同影响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 B.维护了国家统一 |
C.推翻了封建帝制 |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改革的法令。从此,获得“解放”的农奴
A.只能从事农业生产 | B.可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
C.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 | D.可免费获得一块份地 |
李丹同学学习了《九国公约》的内容后,写了以下体会:“会议不给力,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其中“美国人得意”是因为《九国公约》
A.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 |
B.使美国取得德国的大片海外殖民地 |
C.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
D.有利于美国控制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