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2)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并肩作战,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中国已成为现代化军事强国。
 
(3)1958年8月,办人民公社之风很快吹遍徐州大地,8月26曰,徐州地区第一批人民公社诞生。9月3日,邳县、睢宁两县完成人民公社化。9日,徐州地区历时l5天,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组成203个人民公社,入社总农户1248980户,占全地区总农户的99.11%。
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组织形式。
 
(4)1969年,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
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5)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新中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我国已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6)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并逐步延伸到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边境城市。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1978年以后,我国逐步在农村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倒退。
 
(8)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10)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实行市场经济,利用外资侨资进行建设。
经济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说历史

(1)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的代表作品是什么?编写此书的目的何在?最早实践其思想的事件是什么?
(3)图二的译著是哪一部?书中宣扬了哪些进步观点?
(4)图中的两位历史人物所面临的共同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
(2)“秦皇”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3)“秦皇”在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以至于毛泽东说他“略输文采”?
(4)“汉武”为了巩固中国的统一,在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其中“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 D.秦朝统一的完成

(3)水是当今世界重要的资源。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就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表明他什么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他的哪一项变法措施?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吕氏春秋》记载:“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纪念的主人公是谁?他治水的方法是什么?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丰功伟业。
(3)你从他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