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
卜算子谢逸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注】①幂:覆盖。②绀色:青色。③隐几:靠着几案。④岸:露出额头的戴头巾法。
从诗歌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 B.格律诗 C.长短句 D.元曲

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写出了烟雨空濛、水光潋滟的美丽景色。
B.以并州剪刀剪来吴江水,突出眼前水色之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
C.乌巾、细葛的穿着,伏于几案的动作,刻画了清贫自得的农夫形象。
D.陶渊明是柴桑人,这里以不见陶渊明,寄托了孤独之感、向往之情。

“心共孤云远”句中的“远”字用得好,请对此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小车行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
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
本诗紧紧围绕一个“”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
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出征 B.逃荒 C.访友 D.咏物

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请分析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如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词题为“密州上元”,上片却写钱塘上元之景,有什么作用?
(2)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词人寂寞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闲 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