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 |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
|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 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
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白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主要原因是
①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它有利于稳定民心,维护政治稳定
③它有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促进社会开放
④它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六国的欧洲无疑是不完整的。西部还有重要的空白,向东则遇到“铁幕”这一障碍,它(指铁幕)东面实际上正在形成另一个共同市场。“另一个共同市场”建立的目的是
| A.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对抗 |
| B.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
| C.促进欧洲各国的合作和发展 |
| D.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 |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
|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