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
戊戌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学习外国语言的热潮。下述因素中,与当时的外语热无关的是
A.西学的兴起与不断传播 | B.外国在华企业机构需要大量翻译、买办人员 |
C.新式学校的要求 | D.科举制的废除解放了读书人的思想 |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A.李鸿章 | B.郑观应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在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
1945年,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的原子弹给日本广岛、长崎人民带来的灾难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当初的一大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是
A.落体定律 | B.量子假说的提出 |
C.经典力学的创立 | D.相对论中质能转换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