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①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②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薢,③售价既贵,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不足以历其利权。④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省稍一分,庶漏危可期渐塞。”史料鉴别是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要求。上面这段史料中划线部分最为生疑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布拉格之春”的出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人民群众关心改革,支持改革 | B.东欧国家连续摆脱苏联的控制 |
C.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弊端暴露 | D.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正常 |
杜甫描写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其中对“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诗人夸大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盛况 |
B.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粮食产量高的现象 |
C.当时人口增殖,大量良田开垦 |
D.政府的官仓和地主的私囤较为丰实 |
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种盛况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 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
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使充此。”这反映了 ①新罗文化十分发达 ②新罗和唐朝关系密切 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 ④新罗已学会印刷术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昭君出塞》的《步辇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民族的行政管理 |
B.促进了中原民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
C.使边疆民族政权隶属于中央政府 |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