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①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②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薢,③售价既贵,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不足以历其利权。④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省稍一分,庶漏危可期渐塞。”史料鉴别是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能力要求。上面这段史料中划线部分最为生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2到图1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它是家蚕茧。经过现场的认真清理,却并未发现第二颗。这一蚕茧

A.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B.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
C.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
D.是一个孤证,并无史料价值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联合国完全被美国操纵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下列选项中对上述观点分析错误的是

A.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B.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C.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借口
D.基辛格的观点纯属偏见,完全违背史实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再次结为同盟
B.中俄在世界事务中拥有决定权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再也无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