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
②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③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
④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充分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经济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B.封建君主统治是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 C.列强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 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 |
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反映
|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 B.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 |
|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序较深 |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 | 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
| C.没有坚决地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 D.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 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产生了中国近代工业 |
|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指的是
| A.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
|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
| C.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扩大 |
| D.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