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A |
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
春秋时期各国普遍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
B |
秦始皇将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
郡制始于秦朝 |
C |
民国初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 |
民主共和的观念影响了一部分的人群 |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 |
当代欧美各国民众存在严重的精神困惑 |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C.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
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实行分封制 | B.进行封建改革 |
C.实行宗法制 | D.任人唯亲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D.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结束加快推动了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
C.单极世界形成 |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矛盾加剧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
C.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稳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