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 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
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某生分析下图表5,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图表5
农业税(万贯) |
非农业税(万贯) |
农业税:非农业税 |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1 |
1567.7 |
60:40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厢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势微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图表4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 B.颜真卿 | C.柳公权 | D.怀素 |
图2到图3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耕犁技术的成熟 | C.精耕细作的开始 | D.单位亩产量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