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基尼系数0.20的高度平均,迅速扩大到目前基尼系数0.447,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0.40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下列措施最能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是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C.加强国家调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节 |
D.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
到2006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1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 5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迅猛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对外贸易出超迅速增加 | B.社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
C.人民币对美元较大幅度地升值 | D.获得世界银行大额信贷支持 |
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撰文指出:低成本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即将结束,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欧洲制造商有必要迎接新的角逐。这段话反映了()
A.我国正努力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
B.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 |
C.我国已不再发展低成本的制造业 |
D.我国已成为贸易强国 |
目前,我国的一些商品存在着“过度包装”问题,如果请你针对其危害,向消费者写一份“倡导绿色消费,抵制过度包装”的倡议书,符合上述要求的选项是
①商品包装质量是价格和消费的决定因素②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③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④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03~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0.6%、28.5%。这说明我国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007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747.7亿美元,对外投资额187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中
A.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B.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
C.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
D.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