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材料一   2013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GDP(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总量
519322
24565
7917
比上年增幅
7.8%
9.6%
10.7%

注:2013年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不到40%,国际惯例一般最低在60%。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你结合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实现社会公平提出解决的办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个人品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以食为天,关注食品安全,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
材料一:近年来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2006年北京的“红心咸鸭蛋”事件和上海的“多宝鱼”事件,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人造“新鲜红枣”事件,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和海南“毒豇豆”事件,2011年再度曝光的河南“瘦肉精”事件和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使中国的食品安全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加强食品安全立法的呼声十分强烈。人们期望能通过《食品安全法》的制定,给食品安全以相应的法律保障。
材料二: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已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2009年7月8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已于2009年7月20日起施行;2011年4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立即排查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和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线索。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回答,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2010年4月12日,出席核安全峰会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重要共识。在谈到伊朗核问题时,奥巴马表示,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希望加强两个在这方面的合作。胡锦涛表示,中美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中方一贯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中方愿同美方及其他各方在六国机制、联合国和其他渠道继续保持沟通和协调,继续同有关各方进行认真深入的讨论。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中美双方为什么能达成上述共识?
(2)中方上述意见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领导密集下基层调研,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贴近实际和人民意愿。国务院根据党的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表决,上升为国家意志。
结合材料回答: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中共中央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本道理。
(2)党领导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利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2010年2月28日,《纲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的规定。
(2)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角度,分析《纲要》制定过程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全国实施新课改10年。新课改实验省市达16个,高考录取率再创新高,自主招生进一步推进……当然,还有一些很重要的“迹象”值得我们深思。某校高三(1)班同学将“关注高考改革,关心教育发展”作为课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艺考热潮——为何一浪高一浪
近年来,报考艺术类的考生人数逐年攀升……同学们探究到的“艺考热”持续升温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步伐在加快,正是在这种要求下,国内众多高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艺术专业。②一些院校好大喜功,不顾及学校实际,为了筹集资金,盲目扩招。③认为报考艺术类将来赚钱更容易,以及“追星梦”.“造星梦”也让考生和家长对艺术院校有更多的偏爱。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解读材料中“艺考热”的原因。
弃考留学——权衡利弊话短长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就在许多考生期盼“金榜题名”之时,有一批学生放弃国内高考转而选择出国留学。对于“留学热”的升温,学生李某认为,中外文化有各自的个性,存在着冲突,中学生出国后容易受国外文化传统、价值观影响,再回国肯定会不能适应国内生活。学生张某却认为,中外文化具有共性,天下大同,李同学的担心是多余的。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请选择学生李某或张某的观点,并对此作简要评析。
教育发展——改革创新归众望
同学们了解到,相对于文化课考试,艺术专业考试更容易人为操作,往往会出现“权钱交易”;“留学热”的升温,也折射出我们跟国外大学在人才竞争中的差距,需要在办学水平、选拔体制和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改革。
(3)针对同学们了解到的问题,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向政府各提出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