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其优势区位条件的是

A.交通便利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价格高 D.工业基础好

四川省吸引大量服装产业转入,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A.增大就业压力 B.加剧环境污染
C.减缓劳务输出 D.吸引高精尖人才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原料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以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对东北地区的主要好处是()

A.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C.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D.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

下表是2009年法国、巴西、德国、日本四国能源构成(%),据此回答题

国家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其他

19.1
16.4
21.1
8.9
32.1
2.4

54.2
1.2
9.8
3.1
29.3
2.4

1.2
1.8
1.6
86.3
0.9
8.2

7.4
2.3
1.0
12.2
76.5
0.6

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A.德国、巴西、法国、日本 B.日本、德国、巴西、法国
C.法国、日本、德国、巴西 D.巴西、法国、日本、德国

我国与上述四国能源情况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和乙国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国土东部
B.与丙国相比,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小
C.我国核电比重接近丁国比重的一半
D.我国和甲国都是世界上的石油进口大国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读下图回答题。

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回答题。

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

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